最新动态

拳禅一如,刚柔相济(第二部分)

相关报道:中华武术杂志

与秦庆丰先生对话(二)

记者:谈到少林拳,我们就不能不谈谈少林内功。中国武术都讲究内外兼修,有“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之说,还有内家拳与外家拳之别。无论是内家拳还是外家拳,都讲究内功修炼。请问什么是武术的内功?

秦庆丰:武术的内功修炼没有什么神秘的。所谓武术的内功修炼,是以锻炼人体的意、气、力为根本,通过练意念、增呼吸、强劲力来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逐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功力和抗病的能力,达到健身养生、防身自卫的目的。武术的功法十分注重外练手眼身,内练精气神。其中外练手、眼、身是指在功法练习中,通过意念指导下的呼吸运动,有机地配合肢体运动,加以劲力的诱导与激发,让体内真气通过经络运行于全身,使五脏六腑各器官组织、肌体、关节得到真气的促进与推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各自的健康功能。另外,意念、气息、劲力的相互作用与配合,还可进一步推动体内真气的积累,从而促进脏腑器官的健康与强盛。三国时代的名医华佗讲:“动摇则谷气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户枢,终不朽也。”武术功法的内练精、气、神正是遵循这一原则,通过简单实用的功法训练,达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境界。

在精神意念方面,通过练习少林内功,可以有效地促进大脑皮质功能的健康,使因长期工作、生活、学习造成的疲劳和精神创伤得到有益的调整,并逐步痊愈。在练功过程中,由于大脑皮层处于一种兴奋与抑制交替的状态,在意气力的作用下,这种有益的交替与平衡会使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得到养护、补充,同时对身体各部器官的功能失调等亚健康状态,也会起到良好的调养和修复作用。古人讲:“人含气而生,精尽而死。”气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最本质的物质,善于养气、运气是维护机体健康,防病治病,健康长寿的根本。武术内功修炼始终贯穿着以气为本的锻炼宗旨,重视培补元气与固本,逐步促进体内经络的顺通,激活穴位与部分受伤萎缩的神经,推动全身气血的运行,这对于人体先天和后天生命功能的健康会产生极其显著的影响。武术在内功训练时,通过经穴的意守、引导,可使肾精充实、益固,元气自充。通过意识指导下的呼吸锻炼促进了横膈膜升降幅度的增大和节奏的加强,增强了对五脏六腑的保健按摩,促进了血液循环,使消化内分泌系统的运行得到加强,从而激发和推动脏腑器官的功能和活动能力。同时,少林武术的内功又可以荣养先天精,使之充实,提高身体健康的程度和抗病的能力。

总之,经过长期锻炼少林武术内功,可以强体魄,壮筋骨。我们常常看到,习武之人一般练到一定年龄时,往往感到气力不佳,力不从心,这一方面说明,运动能力与人们的年龄、体质有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说明,武术爱好者在练功时如果只是注重筋骨、形体、力量的练习,而不注意营养,特别是忽略了养拳的重要性(即内功的配合练习),长期一味苦练,那么就会导致中年后气血亏损,体能下降。这就是说,人体的耗能和储能过程只有达到相对平衡,身体才可能健康,如果耗能大于储能,人体的健康就要受到威胁;而储能多于耗能,并能达到阴阳平衡,就能相对延长人的生命质量,达到充分调动人体生命潜能的作用,获得精足、神稳、气实和健康长寿的目的。

另外,在提高技击功能方面,少林拳内功在意气力的配合基础上进行练习,可以舒其筋骨,坚实内脏、肌肤,经过长期锻炼,运用于实战中,既可适用于抵御各种外力的击打,避其伤害,还可以使拳法如虎添翼,增强杀伤力。总之,武术内功与拳法的结合修炼,是提高身体素质、技术素质、拳技水平的必由之路,必须坚持长期锻炼,才能在拳法运动中产生特殊的效果。

记者:武术内功训练如此重要,武术界有“拳不敌法,法不敌功”的说法,每个武术爱好者都希望练出深厚的内功。请您介绍一下少林内功的修炼原则与方法。

秦庆丰:少林武术内功修炼的种类很多,根据修炼者处于的阶段、层次各不相同,又有具体的方法。现在,我们仅以大家熟悉的易筋经为例,阐述一下少林内功的修炼原则和方法。

在易筋经的初始训练阶段,不要去追求、体会所谓的气感、内气运转等,也不要追求内劲,而是要注意动作的规范。易筋经的练习不同于一般的功法训练,其原则,一是要松,二是要缓,三是要展,四是要专注,五是要适度,六是要周身相合。

所谓的松,就是动作不僵硬,顺其自然,首先要精神放松,然后要肢体放松。所谓的缓,就是动作要慢,要协调适中,要慢中求伸展,缓中求功夫,松紧适度,节节贯串,连绵不断。所谓的展,就是舒展,动作要达到极限,在伸长、扭转、弯曲的过程中,尽量使韧带、肌肉神拉、延展到极限。所谓的专注,就是精神要集中,排除杂念。所谓的适度,是指运动量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掌握,可练习全套动作,也可以选练其中的几个动作。所谓的周身相合,就是练功时,方法、呼吸、劲力、意念等有机综合,要整齐、均匀,动作要在保持身体端正、自然的状态下来完成,不能出现歪斜、摇晃、不稳的现象。

除了以上的要求外,练习易筋经时还要注意呼吸与动作的协调配合。易筋经的动作,是依据人体正常呼吸规律安排的,违反了这一规律,不仅会影响动作的准确性,破坏动态的平和和协调,而且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紧张,影响身体的健康。正确掌握练功中的呼吸方法,对保证练功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自然呼吸法一般适合初学易筋经的人,以及体质弱,患有心肺功能疾病的人;逆式呼吸法多用于正常人作为强身保健,增强体质的锻炼方法,这种锻炼方法,呼吸幅度大,适用于室外练功,能够大量吸入清洁的空气,呼出浊气;顺式呼吸适合于有肠胃疾患、高血压等病症的人在身体恢复阶段来采用。

易筋经对呼吸的要求是悠长均匀、细长缓慢。这种深长的呼吸节奏,与动作配合的腹式呼吸,是逐渐形成的,而且要逐渐加深,不能勉强做深呼吸。锻炼时,以自己感到轻松、顺达、舒畅为度,如果出现憋气、呼吸不畅,多为呼吸时用力、勉强所致,必须尽快纠正。呼吸要顺达自然,吸气时要深达小腹,呼气时要缓慢,气达四梢。呼吸的次数,除了根据动作的幅度,还要根据自己的体质特点来灵活掌握。

另外,练习易筋经最好要在有经验的老师指导下进行,这样不容易出偏。如果没有老师,也要按照我前面说的六条原则去做,顺其自然,自然也会达到很好的锻炼效果。

记者:谈到少林内功的修炼,我们就不能不谈谈少林的坐禅,也就是禅修。禅修有什么作用?禅修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做到拳禅一体,或者说是拳禅一如?

秦庆丰:少林寺是中国佛学禅宗的发源地,自隋唐以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少林武术。少林武术以拳禅一体、内外合一、神形兼备、心法胆识、实战为本为特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拳技拳法。

禅学与武功的结合是在嵩山少林寺特定的佛教文化环境中,以及特定的历史文化条件中逐步形成的。禅,是梵语,是禅那的简称,在古印度称为瑜伽修行,它是由思维、戒律组成,用来统一身心的修行方法。中国禅宗是以印度高僧菩提达摩为祖师的禅的修为为基础,并结合中原传统文化为主体的禅宗之学。禅学,佛身深厚,流传至今,已成为独具特色的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今天的语言简单地讲,禅学的修行,就是通过禅定(即我们常讲的静坐)为主体的形式,以数、息、观为方法,把散乱的心绪收束凝神,专念致一(即意守的方式),使心与正理相应,进而觉悟自信。禅修的智慧是休止烦恼,是获得身心解脱的理想途径,而其中的戒,即佛门的戒约,是修行的基础;慧(即大智慧)是修行的结果;而禅定(即坐禅修为)是修行的重心,通过长期以苦为乐的禅修与体验,在静思维的基础上,通过参禅、渐悟的过程,以实践持戒苦行,借以磨练自己的意志、大度和坚韧的精神,达到解脱烦恼,释怀内心痛苦,使自己在做人、做事上更加平稳和聪慧,逐步获得事业的不断成功。对于习武者而言,以禅学修行为母,可以修养自己的心态,调整不良的情绪,在习武的过程中,使自己能够做到心静如水,淡定自如,专注一念,纯于自然,这也是武功修行中重要的心理训练。

武者禅修首先要有所戒,即要遵循禅修的规范,即为持戒。所谓持戒,有身三戒、口四戒、意三戒。身三戒,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四戒,包括妄语(狂妄虚假的语言)、呓语(在言语文字上败坏社会的安定)、恶口(出言不逊,粗暴骂人)、两舌(挑拨离间,搬弄是非);意三戒包括贪(贪欲不断,放纵堕落)、嗔(心生嫉恨,怒气悟恶)、痴(学识短浅,缺少理智,遇事迷惑)。

习武人在道德修养准则的基础上,通过禅定的长期修为,使自己的心绪能够平静、稳定,遇事能够独立冷静地思考。这种以轻松、超脱、宽松的心境与平和自然的心态面对现实的静思维,即我们常说的中国禅学中的静修和顿悟,是中国哲学思想的升华和发展,它超越了佛教的传统观念和教化模式,更自由、更理性、更实际、更智慧、更具有文化特质。

少林武术十分尊崇拳禅一体,也称为拳禅一如的武学之道。禅武双修对任何人来讲都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少林武术以拳棍名天下的传统遗风,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军旅武术和民间武术的影响,同时,佛教礼仪和文化传承又使少林武术逐渐形成了一套十分完整的,与禅学文化相融的拳法形式与内容。从净室修禅、功法训练、拳械实战中的礼仪,以及修习、求学与戒规修身的修持过程,能够使习武的人从禅学的渐修与顿悟中逐步地认识大千世界、自身价值与习佛、生活规范的意义。可以说,禅是少林武术的精神本质,武术与禅学文化集中体现了养人、养性、养心的实质与内涵。少林武术崇尚拳禅一如,武道与禅学相互制约,相互交融,是对生命的理解和崇拜,又可称为静能生悟,心意超然,体味感知的心理思维,是聪慧、灵感与体验的感悟,是武学禅法千磨万砺后的顿悟。拳禅一如,是历史与人文情结赋予的文化象征,是禅武之道在拳与禅的历史演化过程中,逐步使习武者通过修禅达到自然淡定,随缘宽容,情志平和,虚怀若谷的精神引领,进而达到空灵的武学境地。

记者:少林武术崇尚的拳禅一体,是高层次的武功、武德修炼,能提高武术人的精神境界。对我们现代的少林拳爱好者来说,它又有什么意义呢?

秦庆丰:从现代意义上讲,拳禅一体修炼所带给我们的是谦逊、求知、礼让、勇敢、和谐、爱国、协作,以及积极向上、永不言败的精神。我们大家能从拳禅一如中,从拳禅双修之中有所感悟和启发。通过禅修,武学家会逐步认清自己的定位,客观地自省、自觉,主动为社会、民族,为人生做出全身心地付出,同时还要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事情;还能学会坚持、坚韧,面对各种压力永不放弃。

总之,一个对禅学有修为的武术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保持自省、自清的心境,这样才有利于做人、做事。因此,拳禅一体的修为不仅是对武技、练功、实战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于习武人的人格确立,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完)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back to top